形态描述
盘直径普通为10mm,大者也可达23mm。腕短,长约为盘直径的3倍。盘圆,上覆大形板状鳞片,板面光滑,无任何饰物。中背板和辐板常较明显,间辐部仅有一行3~4个长形大板。辐盾大,三角形,几占盘的大半,彼此不相接,中间夹有3~6个狭长的鳞片。腹面间辐部除边缘附近有一些多角形鳞片外,大部分为裸出的皱皮。口盾小,五角形,内角大而尖锐。侧口板为圆的三角形,彼此相接。口盾和侧口板板面粗糙,呈细颗粒状。腕圆,稍隆起。背腕板六角形,略宽大于长。第一腹腕板为圆的三角形.,内宽外狭,其余的为长方形,宽大于长,彼此隔开。
腕棘5个,粗而呈圆筒形,末端较尖;背面第二棘为最长,腹面第一棘呈钩状。
体色变化很大,一般为黑褐或紫褐色,有的盘上夹有白色条纹,腕背面中央有白色纵条。
本种蛇尾盘上大板排列常有变化,有的标本盘上盖有厚皮,间辐部的板不是1行,而是3~4行不规则的长形小板。Chang,Liao et al.,1964把这些标本订为隐板蛇尾 Ophiomaza obscura (Ljumgman)。Irimura(1982)认为盘问辐部有1行板和有3~4行板的均为棕板蛇尾。作者同意他的意见。
腕棘5个,粗而呈圆筒形,末端较尖;背面第二棘为最长,腹面第一棘呈钩状。
体色变化很大,一般为黑褐或紫褐色,有的盘上夹有白色条纹,腕背面中央有白色纵条。
本种蛇尾盘上大板排列常有变化,有的标本盘上盖有厚皮,间辐部的板不是1行,而是3~4行不规则的长形小板。Chang,Liao et al.,1964把这些标本订为隐板蛇尾 Ophiomaza obscura (Ljumgman)。Irimura(1982)认为盘问辐部有1行板和有3~4行板的均为棕板蛇尾。作者同意他的意见。
大小
生境信息
海拔范围
国内分布
标本信息
模式标本产地 桑给巴尔。
观察标本 78个,从西沙群岛到福建平潭,1957~1960,潮问带标本系廖玉麟采,潮下带标本系底栖生物组用拖网采。
观察标本 78个,从西沙群岛到福建平潭,1957~1960,潮问带标本系廖玉麟采,潮下带标本系底栖生物组用拖网采。